雲視界

綜 合 報 導
名  稱: 海科館與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攜手推動台灣本島三棘鱟復育有成
日  期: 2020-10-19 至 2020-10-31
內  容: 【記者魏雲日.黃敬文/基隆報導】2020-10-19
       素有「夫妻魚」及「活化石」之稱的鱟已日漸稀少,這源自於4億多年前奧陶紀時已存有紀錄之海洋生物,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支持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下稱國立海科館)與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於今(109)年合作推動2020海洋管家公民科學行動計畫,其中「無鱟為大」為計畫主題之一,目標為在國立海科館潮境海洋中心建立台灣本島北部鱟的保育及教育基地,並將保育觀念推廣至各級學校,目前潮境海洋中心已具有鱟之種原庫資源,及推展至校園後「三棘鱟」近期也孵育鱟卵,鱟苗日益成長。

圖:潮境工作站內的配對種鱟

    國立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說明,鱟俗名馬蹄蟹,過去台灣本島也有許多鱟棲地,但隨著人工設施的干擾、潮間帶的汙染與破壞,如今幾乎從本島絕跡,僅有零星捕獲紀錄,尤其台灣在地種「三棘鱟」更於2019年被列為瀕危物種。

圖:剛孵化之一齡幼鱟

而「三棘鱟」其實與基隆有深厚緣分。相傳過去基隆港未開發時,港區內有鱟公、鱟母兩座小型島嶼,而這兩座小島島型似鱟,加上基隆多雨、水氣充足時霧氣瀰漫,兩座以鱟為名的島嶼即以氤氳景緻聞名,清同治年間《淡水廳志》記載基隆八景之ㄧ的「鱟嶼凝煙」即有詳盡描述。而1905年基隆市區改計畫圖中也可明顯對比出昔日的鱟公、鱟母嶼所在位置。然因鱟公嶼因豎立於港區中央處,阻斷水路,日治時期於整修基隆港時便進行挖除、鱟母嶼則填海而成爲陸地。

圖:潮境工作站內的配對種鱟

其後,隨著棲地逐漸消失,基隆當地之「三棘鱟」數量也急劇下降,如今只存在於當地耆老的回憶中,因此「無鱟為大」計畫的推動對地處基隆的國立海科館而言,除了保育任務之外,更具地緣及歷史情感的意涵。

圖:剛孵化之一齡幼鱟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陳素芬表示,希望藉由海科館所建立的鱟保育基地能慢慢將台灣本島的鱟找回來,也透過與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的合作,進行有技術人員訓練、鱟種原提供、鱟苗照顧等相關技術承接。目前由金門水試所提供之鱟卵已分送至基隆當地與其他縣市參與學校包含新北市三多國小、裕民國小、三重高中與安康高中,基隆市的暖西國小、中正國中及基隆高中,苗栗縣竹南國中,雲林縣三崙國小,澎湖縣澎南國中,並已有4所學校孵化出幼鱟,期藉由這項計畫,也能將「三棘鱟」的保育議題帶入校園,讓學童親自孵育鱟卵,也從鱟苗孵育的過程中感受生命教育,同時了解生態與棲地保護的重要性。

鱟研討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博士指出,往年基隆和平島漁船均有零星捕獲紀錄,而海科館也與漁民展開密切合作,除建置資料外也進行購買部分野生鱟做為種原庫,而隨著捕獲量急遽下降,今年收購野生鱟數量僅僅六尾,這也是族群數量已瀕臨危急的警訊,國立海科館也期待盼漁民或民眾於港邊市場發現誤捕之野生鱟可主動與海科館產學交流組聯絡,群力攜手為保育工作共盡心力。

 
張貼單位: 雲視界
電子信箱: yunwnews@gmail.com
人氣指數: 873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