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報 導


《天下雜誌》年度倡議活動【為淡水河做一件事】 150 家水系企業號召全民一起捲袖 淨河,一步一腳印,一蹲一夾起 用行動展現愛河決心 共同宣誓《淡水河公約》
  • 日  期:
    2020-06-19 至 2020-06-30
  • 檔案下載:
  • 內  容:

【記者魏雲日/台北報導】 2020-06-19
        《天下雜誌》「CSR@天下」頻道發起三年的「為淡水河做一件事」行動倡議,2020 年邀請淡水河流域內的水系企業公民簽署《淡水河公約》,並將追蹤簽署公約的行動成效。作為行動的起手式,簽署公約的企業公民與個人公民昨(19)日一同前往流域內的五股溼地淨河,透過認識溼地、維護濕地生態等活動設計,重新認識淡水河水系這個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指出,去巴黎,有塞納河兩旁的咖啡和書店;去倫敦,有泰晤士河倫敦塔橋;去紐約,有哈德遜河上的音樂遊船;去東京、去曼谷、去上海…,「直到我去了蘭州,街頭市民交談中,聽他們對貫穿城中的黃河(中國的母親河)那種滔滔不絕的親近、喜愛,才驚覺:那我對台北的『母親河』說得出什麼呢?」
吳迎春表示,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貫穿市民生活、美感、記憶的河流。台北,雖在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卻好像「少了一條河」?

與會者一起清除外來種植物-小花蔓澤蘭

為了讓我們重新愛上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CSR@頻道 2019 年帶領企業遊河關心淡水河、舉辦徵件活動讓讀者喜愛淡水河、拍攝即將要出爐的大河紀錄片,讓大家更加了解淡水河。

2020 年,提出《淡水河公約》,邀請企業公民透過七大行動,一起為守護淡水河水系努力。
《淡水河公約》指出,台灣有六條超過百公里長的水系。由大漢溪、新店溪和基隆河匯流而成的淡水河流域,發源自新竹、台中間的高山上,流經桃園市、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總長 158 公里,是台灣政治經濟文化重鎮,是台灣香魚的故鄉,也是北部 800 萬人的母親河。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帶領與會者分組淨河環保行動

為了經濟,我們曾把淡水河污染成「黑龍江」。經過多年整治,水質雖有改善,但 2020 年仍有近 3%的河段屬於重度污染,還比不上 2012 年的水質。污染淡水河的,不只是沿岸工廠、企業或建築工程,還有流域內居民排放的生活廢水,甚至是民眾任意丟棄的垃圾。

天下雜誌與共同推動單位企業合照

淡水河是台灣每一條河川的縮影,要讓每個世代安居樂業、歲月靜好,有乾淨的陽光、空氣、水,我們必須立即採取積極行動。第一步,是讓淡水河比現在更乾淨、更宜居,這不但是淡水河流域內中央與地方政府、企業、工廠的責任,更是每一個居民的責任。
公約也指出,淡水河急需要兩個 CSR,一是企業、機構、單位負起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一是個人實踐公民社會責任(Civic SocialResponsibility, CSR)。
《天下》以實際行動實踐公約。昨(19)日與荒野保護協會攜手,舉辦「捲袖 淨河」行動從 2020 開始,讓我們一起為淡水河系做一件事。


與會者一起撿垃圾淨河.

由荒野保護協會設計的「捲袖,淨河」行動包括:五股濕地環境導覽,讓到場的近 250 位水系公民認識環境,並由荒野志工帶領水系公民下水淨河,分成生態尖兵、外敵護衛隊、水鳥灘地三大組別,幫助五股濕地拔除外來種野草、恢復可愛水鳥的棲息地等,一起守護淡水河水系。
活動當天將首映淡水河紀錄片,導演鄒隆娜歷經三、四個月的淡水河水系拍攝行走,從北橫的高山垃圾一路追蹤到淡水河口的廢水污染,深入市區內被水泥掩蓋的水道,看見生態的浩劫。

與會者大合照                        圖/ 天下雜誌提供
活動現場並邀請環保署蔡鴻德副署長、水利署賴建信署長、新北市政府劉和然富秘書長、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明緯企業總裁林國棟等分享淡水河的守護行動。現場由艾克樂團演出代表河流聲音的樂曲。

透過眼睛看、耳朵聽、涉水拔草、除污清淤,共同為消滅淡水河水系最後 3%重度污染河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