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視界

農 漁 新 聞
草莓田變健康 再次示範輪作薏苡讓農友更具信心
【記者魏雲日/苗栗報導】 2018-09-10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北區分署為發展國產雜糧產業及推廣水旱輪作模式,去(106)年首次結合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苗栗縣政府及大湖地區農會,輔導農友於草莓採收後轉作水田薏苡,期能透過建立良好水旱輪作生產模式新典範,農友反應成效佳,不僅病蟲害發生降低且植株補植量亦大幅減少,除落實政府十年農藥減半政策,再搭配合理化施肥及安全用藥管理,健康的草莓園可提早開花結果,搶鮮採收上市,賣得好價格,故第2年度持續輔導農友轉作水田薏苡,以增加農友對水旱輪作模式更具信心。訂於本月11日(星期二)上午於大湖台3線129.6K附近新光草莓園舉辦「薏苡栽培管理示範暨觀摩會」,現場邀請農改場專家說明薏苡栽培技術及生長特性,歡迎各地有興趣農友到場觀摩。
 病蟲害顯著減少 穩定草莓農友收益
農糧署北區分署表示,全國草莓栽培面積約500公頃,其中苗栗縣約占450公頃,又以大湖栽培375公頃居全國之冠,占全國總生產面積75%,享有草莓王國美名。鑑於草莓農採收後均種植食用玉米、胡瓜、小果番茄等旱作作物,因兩個期作都是旱作,使鄉內草莓易發生萎凋病、炭疽病等病蟲害,影響農友收成,農糧署北區分署去年首次在大湖鄉內示範栽種3公頃薏苡,於採收後接續栽種草莓,農友皆表示對病蟲害發生有顯著效果,水旱田輪作使得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變化,增加土壤中的有效物質,一般而言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為其產季,由於田區變健康農友種植的草莓提早開花結果,使採果遊客可提早享受充滿幸福滋味的草苺。
本次示範田採水田移植進行栽培,品種為臺中3號,生長期約130天,預估乾穀產量每公頃2,000~2,200公斤,除取代原有旱作作物及減少病蟲害外,從育苗、移植、管理至採收之栽培管理模式均和水稻類似,且種完草莓田間尚有剩餘之肥料可供利用,可完全不施肥,可採粗放式管理,不噴灑農藥,栽培極為省工,另政府每公頃補貼45,000元轉契獎勵,一舉數得。9月份薏苡採收後再種植草莓,產量及品質預期將大幅提昇,穩定增加草莓農友收益,未來將擴大推廣轉作,並導入農產品溯源系統,輔導加入有機、友善及產銷履歷認證,讓產銷資訊透明化,亦請國人支持台灣在地農業,支持台灣在地農民。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