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視界

科 技 人 文
​助攻國際太空市場 臺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再壯大
【記者魏雲日/新竹報導】2023-03-28
        為推動臺灣進軍國際太空產業鏈,國科會從計畫面、政策面與法制面、產業面進行完整規劃,逐步完整布局我國太空發展的藍圖。國家太空中心執行國科會政策,2019年與林口長庚合作開發國內自主抗輻射測試,2020年擴大籌組「臺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提供太空元件輻射驗測一站式服務,共7個輻射驗測有關機構/單位結盟,接續2022年分別與臺北榮總及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簽署合作協議書;因應太空中心2023年改制為行政法人、以及新成員臺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加入,今(28)日號召聯盟夥伴簽署新約,聯盟成員增加為10個,壯大太空電子元件輻射驗測能量。
 
今日出席之聯盟代表為TASA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原能會核研所所長陳長盈臺大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 、長庚大學研發長崔博翔、臺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清大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葉宗洸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張嘉升宜特科技董事長余維斌臺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副總裁郭耀文
 
近年來抗輻射及高可靠度的電子產品市場快速成長,各式零組件/元件廣泛應用在太空、航空、軍事、醫療以及核能的設備,根據美國Verified公司市場研究報告,抗輻射電子元件市場2027年預期可以達到15.3億美元的規模。搶攻抗輻射電子元件市場,臺灣廠商對於輻射驗測需求也日益增長。
 
此次結盟的10個機構/單位涵蓋產官學研界,包含可提供射源以模擬太空輻射環境的清大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提供光子及低能質子)、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提供質子)、林口長庚醫院(提供高能質子與研究用高電流質子)、臺大癌醫中心分院(提供質子)、臺北榮總(提供重粒子);由宜特科技、中研院物理所、SGS、TASA國家太空中心提供技術諮詢;長庚大學放射醫學研究院、中研院物理所則進行測試資料分析,在各自的領域發揮所長,以協助國內產業及學界。
 

TASA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太空輻射環境主要包含電子、質子與重粒子,在低地球軌道輻射環境,以質子為主,大約占95%。臺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所提供的輻射測試能量,可涵蓋低軌輻射對電子零組件的各種效應。聯盟自2020年成軍,雖受疫情影響,但三年來累積服務案件仍達248次,且隨著越來越多國內廠商進入產業鏈,預期需求再提升。因此國家太空中心也將擔任驗測量能盤點的角色,擔任與政府的溝通橋樑,建構良好的產業環境。
 
透過聯盟成員各自具備的輻射測試、驗證與分析能量,經由專業分工與策略合作,建立國內完整的輻射測試環境、測試規範與驗證機制;更重要的是提供國內業者進行電子元件太空輻射測試的一站式服務,能大幅縮短驗測所耗時間,成為臺灣進軍國際太空產業的重要一環。
 
「臺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整合了臺灣的輻射驗證與分析能量,滿足國內廠商電子零組件/元件之輻射驗證與測試需求,並提供測試結果與分析報告,協助國內廠商改善電子零組件/元件之抗輻射設計與製程。透過「臺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的成立,將有助於國內廠商發展抗輻射及高可靠度的電子產品,搶占國際市場。
 
簽署儀式後,TASA國家太空中心接續辦理「太空抗輻射技術應用趨勢與專利技術解析論壇」,由國家太空中心進行「臺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介紹與量能分享」報告,中華經濟研究院進行「太空產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並邀請博大國際智權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國際抗輻射電子元件專利技術解析」。
 
會後媒體提問,太空中心是否會跟半導體產業「搶人才」?吳宗信表示,太空科學是個特殊的領域,所需人才包含理學院的數學、物理、化學,工學院的機械、電子、電機、資訊工程,甚至土木、材料、化工,與半導體重疊的比例並不高。
 
至於目前徵才情形,吳宗信說,因應太空發展法,國家太空中心從研究機構改制為行政法人,具備低度公權力,且須要跟產業結合,也因此除了理工背景,也需要管理學院、社會學院的人才,參考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有800-900名員工,國家太空中心目標2026年要擴編至600人,今年起逐年招收300人。而目前招收情形都很正面,履歷比以前多10倍。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