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報 導
-
日 期:2025-10-16 至 2025-11-23
- 內 容:
【記者魏雲日/新竹報導】2025-10-16
祖先的記憶,在畫布上緩緩綻放。卑南族藝術家楊慕仁的個展「Pinilimayan石生繪世錄」,於10月16日在陽明交大浩然圖書館B1藝文空間揭幕,現場齊聚師生、藝文界與文化關注者,隨著作品的鋪展,彷彿共同走進一段由石生群部落記憶與當代視角編織而成的繪畫旅程。
「Pinilimayan」在卑南語中意為「手作」,指涉的不只是技藝與創造,更是族群文化的延續與傳承。藝術家以十餘年的創作積累,將部落的傳說、祭儀、日常與族人身轉化為鮮明色彩與細膩線條,畫面如同圖繪實錄,也如同一場場流動的敘事。
開幕當日,由金曲獎得主桑布伊(Sangpuy)的現場演唱為展覽揭開序幕,渾厚而悠遠的音韻與畫布中的色彩相互呼應,宛如部落的記憶在當下重生,現場迴盪著跨越時空的感動。
隨後,藝術家楊慕仁親自導覽,引領觀眾走進作品背後的文化紋理,從石生群的生活經驗到現代主義的藝術語彙,揭示他筆下的融合與創新。
此次展覽呈現卑南族神話、祭儀與日常生活的多重面向。如《造物者–創》描繪至高神 Demaway’emasi 與萬物起源,《洪水滅世-1號作品》呈現先祖漂流洪水的景象。《五色石生人》展現族群起源神話,《卑南族檳榔袋》則呈現傳統器具與日常配件的轉化,《戴花的老人》以長者花冠象徵智慧與生命傳承。作品交織神話、歷史與生活,呈現卑南族文化的深度與精神價值。
本展覽為楊慕仁首次於東部以外地區舉辦的個展之一,也是巡展的重要站點。展期自10月16日至11月21日,透過藝術家的創作,觀者得以窺見卑南族文化獨特的視覺美學與精神價值,並在觀看的過程中,與自身的經驗與情感相互交織。
展覽活動與開幕資訊|
展覽日期|2025/10/16(四)~11/21(五)
展出地點|陽明交大藝文空間
開幕茶會|策展人導覽|10/16(四)12:20|14:00
開幕表演嘉賓|桑布伊 Sangpuy|金曲獎原住民歌手獎及最佳年度專輯獎
展場地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陽明交通大學 光復校區浩然圖書館B1藝文空間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 10:30 – 18:30‧(週六日不開館)
洽詢電話|03-513 -1233
指導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
主辦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贊助單位:台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
藝術家簡介|楊慕仁
楊慕仁(1980-),為臺東卑南族石生群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創作以平面繪畫為核心,結合卑南族文化符號、族群色彩與當代藝術語彙,細膩描繪部落生活、傳說故事、文化記憶及當代議題,呈現紀錄性與詩意並存的視覺語言。他以成長經驗為創作養分,將部落的祭儀、日常、族人互動以及原民運動的片段轉化為畫布上的線條與色彩,使作品既是個人生命書寫,也是族群文化的延續。
楊慕仁的創作跨足繪畫、插畫、繪本及文學插圖,媒材多元,作品曾見於族語教材、出版物封面、部落音樂繪本、族語漫畫,以及各公共社區、校園與民宿空間。他亦將傳說與神話融入繪本與文學故事,透過跨界的藝術語彙將族群歷史與文化經驗延伸至當代視野。藝術家透過圖像與觀者建立對話,使原住民族文化在畫布上持續生長,也邀請觀者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共鳴,體驗文化與情感的交會。
精選作品介紹:
作品名稱:洪水滅世-2號作品
創作年份:2019
創作媒材:壓克力顏料
作品尺寸:寬80cm * 高60cm
作品說明:
有五位和其他族人隊伍分散的兄弟姊妹分別名為’Unin(男)、Palu’(男)、Sukasukaw (女)、Tavatav (女)和Valan(女)繼續在海上漂流著。但原先的太陽月亮被淹沒後的世界陷入一片昏暗,五人經過商討後,決定將其中一位名叫’Unin的男子推上天成為光體-太陽,到了夜間名叫Vulan的女子則被推上天空成了夜間的光體-月亮。
爾後,兩個光體便輪流於白天黑夜照耀天空海面,其餘三位則繼續於海上漂流,尋找陸地等待上岸。
作品名稱:花聚1號作品
創作年份:2022
創作媒材:壓克力顏料
作品尺寸:寬65cm * 高80cm
作品說明:
每到祭典慶歡,部落裡家家戶戶的女性族人們便會開始著手進行花環的編織,有些家族的親友們則會聚在一起,一邊忙
著編花,一邊閒話家常。
聽老姆姆們說,桌上各種花卉的形狀與色彩,是我們傳統服飾上繡著玲瑯滿目圖騰的靈感來源之一,如此繽紛也繪染著屬於卑南族獨有的美學特色與視覺饗宴。
作品名稱:卑南族檳榔袋
創作年份:2021
創作媒材:壓克力顏料
作品尺寸:寬64cm * 高51cm
作品說明:
這款斜揹檳榔袋配件早期在卑南族的社會裡,只有身職巫覡地位的族人(pulingaw / temalamaw)才能配戴,近代族人使用中文的「巫婆」二字予其翻譯稱呼,但在卑南族語中pulingaw / temalamaw其本意更接近為智者和施法者(與西方文化中的巫婆意思略有不同)。繡袋裡頭主要裝戴著巫婆進行術法儀式的相關器具,因這袋子卑南族語叫lavat /拉法,所以除了pulingaw / temalamaw的稱呼外,族人也會稱呼她們為milavat/米拉法,意思是揹著袋子(這款式)的人。
但由於時代變遷,現在已普遍用於一般族人在傳統服飾上的穿搭使用,會用來裝檳榔、放香菸或手機、鑰匙和小錢包。
作品名稱:戴花的老人
創作年份:2021
創作媒材:壓克力顏料
作品尺寸:寬44cm * 高55cm
作品說明:
「老年代表智慧、中年代表知識、青年代表力量、少年代表希望」,頭上及脖子被戴上滿滿花冠的老人長者,正接受著家人、親友和族人們的祝福與敬仰。每一朵花卉、每一串花環,如同每一位女性家人背後默默累積的無聲能量、每一道時代記憶的生命符碼,將族群生活中各項文化技能與智慧的寶藏,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作品名稱:巫婆的魔法
創作年份:2019-2023
創作媒材:複合媒材
作品尺寸:寬79cm * 高109cm
作品說明:
卑南族因外來宗教及時代變遷緣故,目前部族內擔任巫職的族人僅存無幾,願意承接這樣特殊身分角色的年輕一輩也幾乎乏人問津,加上隨著西方醫學開始深入人群的認知與接納,以至族群中巫覡領域的文化銜接出現斷層式沒落。但畢竟這是整個大時代環境改變的影響,或許這塊領域往後也會被跟著寫進時代記憶的歷史裏頭。此作品由此得發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