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雲日/臺北報導】2025-08-19
為鼓勵學生運用衛星影像圖資關注在地議題,
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辦「
2025年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文競賽」8月18日於
彰化師範大學辦理決賽。
新北市立明德高中洪筠媜同學奪下第一名 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最終由
新北市立明德高中學生洪筠媜以《
應用多時期影像分析卡努颱風對霧社水庫淤積變化之影響》
發表的小論文奪下第一名。
擔任評審團代表的
陽明交通大學張智安教授指出,
前三名團隊靈活運用不同衛星資料,進行長時間序列分析,並善用 AI 工具輔助,資料處理能力顯著提升,已達到
「研究所等級」。
台中市立台中一中許喬鈞、符博荏、鄭家程同學獲得第二名 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陽明交通大學張智安教授代表評審團發表總評 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2025年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文競賽」由
TASA與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
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
遙感探測學會、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等共同主辦,
並委託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承辦,
旨在鼓勵高中職學生運用
遙測衛星資料進行地理資訊判讀,
關注在地議題,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方。今年吸引來自北中南18所高
中團隊投稿、12組進入決賽,共11組完成簡報。
國立溪湖高級中學施雅馨、鄭迎辰同學拿下第三名 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TASA 太空教育辦公室總監鄭琮生表示,
「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文競賽」於2011年首次舉辦,邁入第12屆,
今年起取消僅限使用福衛五號影像的規定,
鼓勵學生主動尋找國內外開放資源,讓研究題材更貼近實際需求。
國土測繪中心主任鄭彩堂鼓勵學生使用國家底圖 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依競賽規範,每組由1至3位學生組成、由1至2位老師指導。
決賽由
TASA衛星資料處理組組長張立雨、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張智安、台灣地理資訊學會秘書長黃智遠、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理事長蔡富安、地圖學會理事黎驥文擔任評審,依主題、應用、
專題深度及簡報內容進行評分。
TASA 太空教育辦公室總監鄭琮生進行致詞 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今年參賽作品展現學生對台灣地理環境多面向的關注,
涵蓋都市發展與環境變遷、生態監測、災害防治及產業衝擊等領域。
除福衛五號影像外,亦有團隊運用
Sentinel、NASA Terra、Landsat、NOAA-20等衛星資料,
深入探討
土地利用、氣候效應、生態保育及
人為活動影響,
充分展現遙測技術在環境監測與永續規劃上的多元應用。
進入決賽的各組完成10分鐘的簡報與5分鐘的答詢後,
評審委員開會決選出前三名,
依序為
新北市立明德高中學生洪筠媜的《
應用多時期影像分析卡努颱風對霧社水庫淤積變化之影響》,
台中市立台中一中學生許喬鈞、符博荏、鄭家程的《熱島效應的綠色轉機:利用遙測技術探討土地利用對熱島效應的影響—以台中市南屯區為例》,以及國立溪湖高級中學學生施雅馨、鄭迎辰的《運用福衛五號衛星分析彰化縣芳苑地區土地覆蓋變遷情形》。其中,
第一名作品以遙測影像量化水庫淤積,
並結合水位站資料從平面轉化為立體資訊,
展現創新應用與高度實用價值。
評審團代表張智安指出,今年作品已達到「研究所等級」,
充分展現高中生的潛力。前三名作品具原創性,
並靈活運用不同衛星資料,並進行長時間序列分析,不僅「
看圖說故事」,更能建立完整事件時間軸;同時善用 AI 工具輔助,資料處理能力顯著提升。他期許學生立足台灣、
放眼國際,未來能從資料處理更進一步邁向應用分析,
並透過資料加值回應
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
人文關懷等議題。
國土測繪中心與地圖學會今年首度加入合辦,主任鄭彩堂表示,
衛星影像是國家底圖的重要資源之一,他鼓勵學生多加利用,
以拓展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TASA補充,除現役的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外,台灣首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衛八號的首顆衛星,將於今年第四季搭乘 SpaceX Transporter 15 任務發射升空,可提供原始解析度1米、經後處理解析度提升為0.7米的影像資料,並新增紅邊(Red Edge)波段,能更精確監測植被生長。
TASA 影像處理中心將依需求規劃取像、接收、校正並產製影像產品;目前福衛五號與福衛二號影像已上架國科會資料市集,國內產學研界可申請免費使用,支持土地利用、農林規劃、環境監控及災害評估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