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教 育


二十四節氣特色國曆日期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農業文明的智慧結晶,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分為24個節氣,每個節氣大約15天,與天氣、物候、農事活動密切相關。以下是每個節氣的簡介:

1. **立春**:標誌著春天的開始,萬物復蘇,農民開始準備播種。
2. **雨水**:降雨增多,氣溫回暖,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3. **驚蟄**:春雷乍響,驚醒冬眠的動物,農民開始春耕。
4. **春分**:晝夜均分,陽光均勻,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5. **清明**:天氣清爽明朗,掃墓祭祖,春耕大忙季節。
6. **穀雨**:降雨增多,有利於穀物的生長,防治病蟲害。
7. **立夏**:標誌著夏天的開始,氣溫上升,農作物快速生長。
8. **小滿**:麥類等夏收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9. **芒種**:麥類等夏收作物成熟,開始大規模收割。
10. **夏至**: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氣溫高,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11. **小暑**:天氣逐漸炎熱,農作物進入旺盛生長期。
12.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期,農作物需防旱抗暑。
13. **立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氣溫漸降,農民準備秋收。
14. **處暑**:炎熱天氣逐漸結束,秋高氣爽,收穫季節。
15. **白露**:早晨開始出現露水,氣溫下降,農作物需防寒露。
16. **秋分**:晝夜均分,秋高氣爽,農民忙於收穫。
17. **寒露**:露水更寒,氣溫進一步下降,農作物需防寒。
18. **霜降**:初霜出現,天氣轉寒,農民加快收穫。
19. **立冬**:標誌著冬天的開始,農作物收儲,農事活動減少。
20. **小雪**:天氣寒冷,開始降雪,注意保暖。
21. **大雪**:降雪量增多,天氣嚴寒,農業活動基本停止。
22. **冬至**: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開始進補,防寒保暖。
23. **小寒**:氣候寒冷,防寒保暖。
24.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期,農村舉行傳統活動,迎接新春。

這些節氣體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2025年24節氣的國曆日期:
| 節氣 | 日期 |
| --- | --- |
| 小寒 | 1月5日 |
| 大寒 | 1月20日 |
| 立春 | 2月3日 |
| 雨水 | 2月18日 |
| 驚蟄 | 3月5日 |
| 春分 | 3月20日 |
| 清明 | 4月4日 |
| 穀雨 | 4月20日 |
| 立夏 | 5月5日 |
| 小滿 | 5月21日 |
| 芒種 | 6月5日 |
| 夏至 | 6月21日 |
| 小暑 | 7月7日 |
| 大暑 | 7月22日 |
| 立秋 | 8月7日 |
| 處暑 | 8月23日 |
| 白露 | 9月7日 |
| 秋分 | 9月23日 |
| 寒露 | 10月8日 |
| 霜降 | 10月23日 |
| 立冬 | 11月7日 |
| 小雪 | 11月22日 |
| 大雪 | 12月7日 |
| 冬至 | 1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