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人 文


國家太空中心與氣象署攜手合作 海空觀測助益預報成效
 【記者魏雲日/臺北報導】2024-05-09
      臺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去(112)年10月順利發射升空,今年6月將和福衛七號攜手,提供更多的海氣象觀測數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署長程家平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轄下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任吳宗信,今(9)日就雙方氣象及太空的監測資料和專業技術合作簽署備忘錄,將福衛七號和獵風者衛星收集的數據,應用於太空天氣和海氣象測報作業,結合雙方的專業能量,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助益未來太空任務執行、民眾生活需求及災害防救。

氣象署長程家平與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代表雙方簽署MOU

 氣象署長程家平表示,自福衛三號計畫籌備階段就與國家太空中心有密切的合作。2005年氣象署即成立臺灣資料分析中心(TACC)處理福衛星系計畫的掩星(RO)觀測資料,提供推導出的大氣溫度及濕度垂直分布產品給國內外作業及研究單位。由過去數值模擬的比對分析顯示福衛七號的資料,能提升氣象預報準確度6至10%,並增進颱風路徑預報能力,平均能減少72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約5%。

氣象署長程家平期待獵風者能補充海面缺乏的風速資料

 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臺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所使用的任務酬載GNSS-R(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與福衛三號及七號所運用的大氣折射科學原理不同且可互補,「獵風者」是蒐集經海面反射的導航衛星訊號再反演出海面風速。由於海面上的氣象觀測資料稀少,因此這些難得的觀測資訊有助於提升海洋上的監測能力,進而增進海象預報的精度與劇烈天氣的掌握。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期望獵風者能增進海象預報的精度

 吳宗信進一步指出,臺灣可以自製GNSS-R儀器,也將進一步研製GNSS-RO儀器。後續的太空任務將與氣象署合作,規劃提供掩星折射及海面反射訊號觀測資料,持續對天氣預報與氣象科學研究作出貢獻。同時,國家發射場規劃和作業所需的氣象資料,也有賴於氣象署的專業協助,減輕運載火箭與科研火箭發射過程受到天氣狀態的影響。

雙方同仁合影
 TASA衛星操控組陳坤林組長表示,TACC在衛星接收訊號後30分鐘內產製的資料,即時提供國內外使用。目前福衛七號每天產製近5,500筆大氣資料和4,000筆電離層資料,而自福衛三號時期迄今,氣象署已協助太空中心處理近3,000萬筆觀測資料。

雙方互贈紀念品合影


他更指出,福衛三號到福衛七號提供穩定且大量的電離層觀測資料,促使TASA和氣象署合作開發我國太空天氣測報作業的能力,結合衛星及地面觀測數據,進行太空天氣資訊整合與發佈,開展太空環境的預報服務,可提供在軌衛星、航機和衛星導航等所需的電離層太空天氣預報資訊,對於衛星操控、航機通訊安全與定位精準而言相當重要。

 TASA會後說明,獵風者衛星已完成第一階段的資料校正,並且進入到風速資料反演階段,預計6月可由TACC開始提供海面風速資料,並透過國內學研團隊進行測試與驗證,評估此新型資料對氣象測報的效益,期待由獵風者衛星產出的海面風觀測資料加入氣象署的預報作業模式後,能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對民生以及防災有所貢獻。
 
※名詞解釋
1. 獵風者衛星(TRITON)由國家太空中心自行設計製造的衛星,在軌道高度約600公里處接收由地表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訊號,資料經計算可獲得海面風速和浪高等資訊。
2. 低軌衛星:是指環繞地球運行2,000公里以下的人造衛星,通常用於通訊和地球觀測等用途。
3. 在軌衛星:是指位於預期軌道上運行的衛星,以執行特定任務或功能。
4. 臺灣資料分析中心(TACC: Taiwan Analysis Center for COSMIC) : 由中央氣象署和國家太空中心共同成立的資料處理中心,致力於福衛三號、福衛七號和獵風者衛星資料處理和服務工作。
5.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GNSS-R)利用在低軌衛星上蒐集由地表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訊號,可以量測地表的反射特性、海面風速和海浪波高等參數,可提供颱風強度預測、海氣交互作用研究。
6.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掩星(GNSS-RO):利用接收GNSS衛星通過大氣與電離層的折射訊號,並運用掩星觀測(Radio Occultation)技術,計算電波訊號偏折程度進而反演得到精準的大氣和電離層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