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報 導


古蹟修復工程「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於2日開幕
  • 日  期:
    2019-04-02 至 2019-04-16
  • 內  容:

 【記者魏雲日/新竹市報導】 2019-04-02    
       新竹市府耗時四年多,首座修復且完工的古蹟修復工程「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於2日舉行開幕記者會,副市長沈慧虹強調,新竹水道取水口1929年完工,是城市邁入用水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市府秉持修舊如舊精神,賦予古蹟嶄新生命,場館介紹竹市水資源環境與建築故事,更有戶外攀岩溜滑梯與水池,成親子科普教育好所在,適合全齡層到訪。




 
  日治時期新竹市工商活動日益繁榮,遂開始規劃新竹街水道建設,1929年取水口完工通水,為城市邁入用水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設備沿頭前溪隆恩圳,埋設六個集水井收集源水,抽到十八尖山,開始沉澱、過濾的淨水程序。新竹水道取水口見證新竹市的水資源史,極具文化資產價值。
 
  沈慧虹副市長表示,日治時期新竹水道取水口工程完工,這個城市才邁入使用自來水的時代,她說,水道取水口展示館的修復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教育意義,林智堅市長上任以來,重視古蹟所代表的歷史與文化深度,當初取水口建築深埋地底,修復過程非常困難,必須小心翼翼深怕破壞結構,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建築不只重見天日,周遭環境更煥然一新。
 
  文化局長黃竫蕙表示,新竹市是個很重視文化發展的城市,目前共計指定有38處古蹟、25處歷史建築,同時持續努力進行古蹟及歷史建築的修復再利用,讓古蹟恢復風貌的同時,周邊也能成為一個親民的優質公共場域。水道取水口修復工程,藉由古蹟與公園的結合,融合自然與人文的親子遊憩空間,讓民眾在遊玩的同時,也可駐足欣賞美麗的古蹟,進而認識城市歷史及愛護珍貴的文化資產。
 
  展示館戶外景觀則由「水」作發想,延伸室內愛水、護水及親水之策展理念,透過紙船流放觀察流體力學,推廣水的科普教育;更有攀岩滑梯培養孩子感覺統合,以及環形水池,讓親子一同感受聊天戲水的幸福時光。

    市府耗時四年多,首座修復且完工的古蹟修復工程「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於2日舉行開幕記者會,副市長沈慧虹強調,新竹水道取水口1929年完工,是城市邁入用水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市府秉持修舊如舊精神,賦予古蹟嶄新生命,場館介紹竹市水資源環境與建築故事,更有戶外攀岩溜滑梯與水池,成親子科普教育好所在,適合全齡層到訪。
 
  日治時期新竹市工商活動日益繁榮,遂開始規劃新竹街水道建設,1929年取水口完工通水,為城市邁入用水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設備沿頭前溪隆恩圳,埋設六個集水井收集源水,抽到十八尖山,開始沉澱、過濾的淨水程序。新竹水道取水口見證新竹市的水資源史,極具文化資產價值。
 
  沈慧虹副市長表示,日治時期新竹水道取水口工程完工,這個城市才邁入使用自來水的時代,她說,水道取水口展示館的修復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教育意義,林智堅市長上任以來,重視古蹟所代表的歷史與文化深度,當初取水口建築深埋地底,修復過程非常困難,必須小心翼翼深怕破壞結構,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建築不只重見天日,周遭環境更煥然一新。
 
  文化局長黃竫蕙表示,新竹市是個很重視文化發展的城市,目前共計指定有38處古蹟、25處歷史建築,同時持續努力進行古蹟及歷史建築的修復再利用,讓古蹟恢復風貌的同時,周邊也能成為一個親民的優質公共場域。水道取水口修復工程,藉由古蹟與公園的結合,融合自然與人文的親子遊憩空間,讓民眾在遊玩的同時,也可駐足欣賞美麗的古蹟,進而認識城市歷史及愛護珍貴的文化資產。
 
  展示館戶外景觀則由「水」作發想,延伸室內愛水、護水及親水之策展理念,透過紙船流放觀察流體力學,推廣水的科普教育;更有攀岩滑梯培養孩子感覺統合,以及環形水池,讓親子一同感受聊天戲水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