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人 文


國防部軍用動力外骨骼系統研發與應用說明
 【記者魏雲日/台北報導】2021-10-26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一向擔負我國國軍新式武器裝備自主開發的重任,在研發新式飛彈火箭武器的同時,對於如何「提升我國國軍之戰場效率、減輕單兵戰場體力負擔」,自然也保持高度重視。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史順文少將

   所以積極參考國外軍事最新科技趨勢,並參考我國軍事應用情境與需求,例如國軍的單兵負重因攜行裝備越來越多而越重,是否可以透過科技減輕負擔,或者是砲兵、後勤補給仍需大量人力及體力來搬運,是否可以透過裝備來增加效率並減輕負荷,這些實務的問題引發了中科院提出軍用外骨骼研究的想法。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軍用動力外骨骼計畫主持人任國光博士說明

野戰型外骨骼計畫主持人任國光博士說明

二、研發說明: 
(一)中科院軍用外骨骼針對肌耐力增強型在國防、工業等應用情境,規劃「肌耐力增強型動力外骨骼系統關鍵技術研製」。四年設計總目標規格為:
  1.系統總重量小於24 kg;
  2.系統酬載40~100 kg 裝備;
  3.系統熱插拔續航力大於6小時;
  4.野戰型空載移動速度最高可達6 km/h。
(二)109-110年所研發之軍用動力外骨骼系統,為下肢型動力外骨骼(膝關節)、無荷重酬載設計、空載移動速度最高6 km/h、馬達輔助扭力40 Nm以上、系統總重小於10kg,可有效增強步兵肌耐力,完成軍事任務。
(三)111-112年將持續研製軍用荷重型下肢動力外骨骼系統(含膝關節與髖關節)、可荷重酬載40~100 kg裝備、馬達輔助扭力50 Nm以上、系統總重小於24 kg,可應用於砲兵荷重,也可應用於工業負重用途。
(四)中科院於110年已完成軍用動力外骨骼系統,未來可應用於戰場上砲彈之彈藥搬運、重武器操作、傷患救助等場景,有效節省操作人力,提升作戰效率等用途與功能。後續將持續建立相關技術能量及應用經驗,未來可再朝軍用荷重型動力外骨骼系統(膝關節與髖關節)的應用方向開發。

 
中科院從技術研發至系統雛型製作驗證,將既有國防科技研發能量轉用於軍民通用技術及產品,全力投入軍用外骨骼系統,透過系統雛型驗證,分別與軍方及產業進行需求者探討、市場趨勢及技術資訊交流。透過政府政策支持與國內產業界搭配合作,未來於國內市場可望成為熱門的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