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人 文


《遠見》35週年 10月號特別推出「世界亮點產業少不了台灣」特輯
(一)《遠見》35週年封面故事:世界亮點產業少不了台灣
   挖掘85個台灣黃金小鎮 21個國際級產業
(二)《遠見》發布上市櫃企業投資意願調查:
   三級警戒下 九成五對投資台灣有信心
   六成五看好未來一年經濟 七成對自身產業競爭力有信心
 
調查重要發現:
  • 83.9%企業投資台灣意願不受疫情三級警戒影響,11%願意增加投資,合計94.9%對投資台灣有信心
  • 64.7%企業認為未來一年台灣經濟會變好
  • 69.9%企業對自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信心
  • 企業海外投資優先選大陸(31.9%)、越南(18.7%)、美國(16.2%)
  • 未來3~5年最看好台灣前三產業:半導體業(96.3%)、電子零組件業(42.3%)、生技醫療業(24.8%)
  • 經營環境最友善、疫後企業優先投資首選 前三大縣市在北市、新北、桃園
 
  《遠見》雜誌創刊於1986年,創刊號以「從世界舞台看中華民國」為封面故事,一路秉持「傳播進步觀念」的初衷,為讀者帶來第一手國際報導、引薦趨勢新知,也持續記錄台灣躍上國際的珍貴軌跡。
  今年適逢創刊35週年,10月號特別推出「世界亮點產業少不了台灣」特輯,再次「從世界舞台看中華民國」,盤點台灣的產業國際競爭力。本次專題歷時半年,調查全國368個鄉鎮市區,整理出遍及85個黃金小鎮、21個足以轉動國際的製造業。讓每個小鎮宛如黃金般閃閃發光。
 在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當下,《遠見》35週年慶除聚焦報導產業聚落與發展前景,更進行台灣上市櫃企業「新冠疫情下,投資台灣大調查」,藉此洞悉產業界如何看待未來景氣。結果令人振奮,高達94.9%的上市櫃公司對投資台灣有信心,假使疫情能控制到2021年4月以前的狀況,未來兩年內,更有約42%企業表示會增加投資台灣!
 
83.9%企業投資台灣意願不受疫情影響 11%意願增加
 「新冠疫情下,投資台灣大調查」分三大主軸:疫情下的投資意願、經商環境及未來景氣預估,針對全台1740家上市櫃企業發送問卷,共計回收約1/4、共436份有效問卷。
 其中,傳統製造業121家、電子製造業112家、科技製造業78家、醫療生技業38家、金融保險與服務業87家。員工501人以上占最多數,達43.3%,逾四成受訪企業資本額為15億元以上,以大型企業為主。目前在海外的營運總部與據點,有59.3%設在中國大陸。
 調查發現,雖然本土疫情於2021年5月19日一度升級至第三級警戒,高達83.9%的上市櫃公司仍表示,不影響投資台灣的意願,將維持投資現狀,甚至還有11%表示因疫情而增加在台投資意願,合計94.9%對投資台灣有信心。僅5.1%表示會減少投資(表1)。顯示台灣仍有獨到的投資優勢和誘因,包括堅實的產業聚落、優秀的人力素質、適宜的居住環境、充沛的資金動能和多元創新文化,讓企業持續有信心。
 
若疫情控制回半年前水準 42%企業願增加投資
 假使疫情能成功控制到2021年4月以前的水準,未來兩年內,有42%的企業表示會增加投資,其餘58%則是維持現狀(表2)。
 其中表示加碼投資台灣的金額在1億∼10億間者,占49.7%,「10億元以上」與「1000萬∼9999萬元」者,同為23.1%,平均增加投資金額為8.99億元(表3)。
 至於計畫增加的投資面向,55%會花在擴大營運面積或廠房建設,47.8%是投資軟硬體設備升級,42.8%推動數位轉型,42.8%增加研發經費,30%則是增加員工人數,平均增聘員工人數為147人(表4)。
 若是未來計畫擴大營運面積或廠房建設,投資標的依序為廠辦廠房(77.8%),工業用地
(26.3%)、倉庫物流(16.2%),這與回卷企業七成是生產製造業相關,因應訂單熱銷,擴大產能是第一要務。
 

新北、桃園、北市為企業最愛投資地點
 疫情若控制到今年4月前的水準,會優先選擇在哪裡增加投資?新北市為企業最愛,有25.1%,二、三名為桃園市23.4%,台北市19.3%(表5)。投資地點則以交通便利(48.2%)、供應鏈體系完整(44.7%)和基礎建設完善(36.5%)為優先考量(表6)。
 立足台灣之外,若企業想赴海外投資,31.9%企業優先選定中國大陸,高於越南的18.7%和美國的16.2%,但也有37.4%沒有計畫在海外擴大經營(表7)。
 對布局全球的台灣企業而言,又怎麼定義台灣的角色?67.5%認為是全球營運總部,50.7%是研發創新中心,27.4%是人才養成中心,專注經營台灣市場者有23.5%(表8)。
 在經商環境的友善度上,對於台灣政府處理企業投資時的整體表現,回答「滿意」為33.7%,高於不滿意的23.2%(表9)。
 只要政府優先改善哪些經商環境面向,即可大幅增加企業未來在台灣投資的意願?54.4%認為是降低稅賦,譬如提供優惠稅率或關稅減免,顯示減稅措施最能轉化為企業加碼投資的紅利(表10)。
 再來觀察22縣市的經營環境,在友善度和吸引度上,六都包辦前六名,台北市以350票居首,新北市281票第二,桃園市217票第三,台中市188票第四,高雄市156票第五,台南市148票第六。其後的潛力名單依序為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表11)。




 
52.2%企業受困原物料取得 42.8%物流成本大增
 展望未來投資環境,企業預估,未來三年內可能遇到的營運風險,59.5%認為是原物料上漲,53.1%是疫情反覆,40.7%是國際政治風險不確定,匯率波動則有37.7%(表12)。
 新冠疫情對公司營運產生的衝擊又有哪些?首先是原物料取得速度不如以往,有52.2%因此受到衝擊,其次,疫情爆發導致塞港缺櫃,隨之而來「物流成本大增,獲利減少」,成為42.8%企業的硬傷,再者是40.7%的企業要為人力的緊急調度與分配煩惱(表13)。
 
64.7%看好台灣經濟好轉 69.9%對自身產業競爭力有信心
 後疫情時代的景氣變化,64.7%認為台灣未來一年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況會變好,20.1%認為「經濟變差一些」和2.1%的「經濟變差很多」,認為「經濟一樣不變」的有13.1%(表14)。
 同樣的信心還展現在對於台灣未來在國際貿易關係的處境,51.6%表示樂觀,高於28.5%的有點悲觀和2.5%的非常悲觀(表15)。
 請答卷者依照該公司所屬產業的競爭力,在世界舞台的表現中評分,近七成(69.9%)受訪者給自己所屬行業7∼10分的高分,還有19家企業給自己行業滿分10分;給0∼3低分的僅有3%,顯示對產業競爭力的自信心趨強(表16)。
 再請企業評估現階段,台灣哪些產業最具有國際競爭力?前三名分別是半導體(98.2%)、電子零組件(51.3%)、電腦及週邊設備(21.1%),第四、五名則是生技醫療(15.6%)、航運業(13.1%)(表17)。
 然而,請企業預測未來三到五年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台灣產業,名次便出現了變化。第一、二名仍然是半導體業(96.3%)和電子零組件業(42.3%),但生技醫療業則升上第三名(24.8%),電腦及週邊設備業變第四(14.5%),光電業則排第五(11.7%),眼下業績暢旺的航運業掉到第八(7.6%)(表18)。

 
遠見35年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扮演台灣前進的動力
 本期《遠見》也精選銳泰、路竹新益、興普、彥豪四家企業受訪者,分別代表手工具、扣件、PCB、自行車等四個亮點產業,拍攝精彩影片,即日起於遠見35專題網站與youtube頻道放映,非凡新聞58台也將於10月2日、9日、16日、23日上午11點「新聞特攻隊」節目首播。
  台灣企業憑藉創新研發、絕無僅有的完整產業鏈、全方位服務,蛻變成亞洲高階製造中心。從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晶圓,到義成的一把小螺絲起子,都有諸多產品不可被取代,更寫下無數全球第一的紀錄。
 面對後疫情時代,台灣將以堅實的創新能量升級轉型,掌握供應鏈重組先機,持續扮演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遠見35專題網站:https://event.gvm.com.tw/anniversary/35/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