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教 育


食道癌癌前病變診斷-染色內視鏡
                                                 「食道癌癌前病變診斷-染色內視鏡」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肝膽腸胃科蔡志奇醫師
 
癌症長久以來佔據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各種常見癌症中跟消化系統有關的有大腸癌、肝癌、胃癌和食道癌。根據台灣癌症資料庫顯示,食道癌目前是排名在第十位的常見的癌症種類。近幾年來因為大家對健康的意識逐漸提升以及政府推動的四癌篩檢中包含了糞便潛血檢查,排名在發生率第一名的大腸癌漸漸有被提早診斷的趨勢。然而,食道癌卻沒有一個很好的非侵入性篩檢方式,等到病人的食道腫瘤出現症狀來檢查時往往是較末期的階段了。
 
圖說 :蔡志奇醫師看診照

    食道癌分為兩種。一種是好發在上三分之二食道的鱗狀細胞癌,另一種則是發生在下三分之一食道的腺癌。兩種食道癌因為組織學上不同、好發位置不同、危險因子也不盡相同。在台灣,大多數被診斷的食道癌是屬於鱗狀細胞癌;食道腺癌則是在歐美國家有較高的比例。不管哪一種食道癌,都是男性的比例較高。

圖說 :白光下內視鏡示意圖

 圖說 :窄頻影像內視鏡示意圖

食道鱗狀細胞癌跟抽煙、過度飲酒、吃檳榔等習慣有強烈相關性。常食用太過高溫、刺激性的食物及家族病史也有關連。另外像是患有食道弛緩不能、胸腔接受放射線治療和曾吞入腐蝕性物質而食道受傷患者等則是其它較少見的危險因子。
 
圖說 :魯格爾溶液染色內視鏡示意圖

食道腺癌往往是由一種叫做巴瑞特氏食道的這種癌前病變演變而來。故食道腺癌和巴瑞特氏食道有危險因子類似,包括有:長期胃食道逆流、抽煙和體重過重。
 
晚期食道症若可能接受支持性療法、放射線和化學治療,惟預後及存活率皆不佳。在第一、二期的食道癌則可能可接受手術治療及食道重建手術,可回覆至一般生活機能但需接受大手術。然而,任何癌症皆相同的地方就是早期診斷和治療往往都能有較好的預後。食道癌在原位癌或表皮分化不良的階段則可接受內視鏡下黏膜切除術,因為過程中和胃鏡類似,不會在身體表面上留下傷口。內視鏡治療早期癌或癌前病變雖然好處很多,但要能早期診斷確是最困難的一部份。
 
圖說 :食道癌高危險群自我檢查表

食道鱗狀細胞癌的癌前病變-表皮分化不良在一般內視鏡下不易發現。但隨著內視鏡解像力的進步和配合染色內視鏡的使用,可大大提升食道病變的診斷力。我們可以利病變食道細胞內肝糖減少或消失的特性使用魯格爾溶液(lugol solution)幫食道染色,有病變的地方顏色會比較淺。如此則可達到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目地。但使用魯格爾溶液(lugol solution)染色對病人會有較大的刺激性且需要觀察的時間也較一般胃鏡檢查還要長,通常需要配合靜脈麻醉做無痛胃鏡。
 
至於何種族群民眾應接受食道癌篩檢呢?首先,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和食道鱗狀細胞癌極為類似,被診斷口腔癌的患者都該接受食道檢查。另外,民眾若是有多項上述提到的危險因子,也是可考慮接受檢查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