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人 文


簡單又不簡單 科學探究大熱門 生活作品閃耀登場
【記者魏雲日/台北報導】2021-07-10         
     2021年「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7/10)日進行視訊簡報決賽,各組第一名分別由國小組新北市公立蘆洲區仁愛國小、國中組高雄市立明華國中、高中職組臺北市立中山女中、教師組臺南市公立新市區大社國小、海洋科學組桃園市私立啟英高中、社會組李承龍獲得。
藉由科普活動提升年輕學子對科學的興趣,進而吸引他們長大後願意投入科研行列,是科技部的重要工作之一。為提升國人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指導,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主辦的「2021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年已邁入第八屆,在疫情嚴峻的情勢下,竟有創歷年新高的1,025隊報名參賽,最後有886隊繳交作品,經初審從中選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職組、教師組及海洋科學組共30組隊伍晉級決賽(社會組直接評定名次,不另進行決賽)。
晉級決賽的30件作品,探討的主題均極具話題性,例如國小組:「不用火的加熱便當」、「為什麼要用75%的酒精消毒?」、「冷與熱的守護者-保溫杯大解密!」;國中組:「燒耶的紙箱」、「蚊聲而來」、「奶皮大作戰」;高中職組:「黃金跳水記」、「指紋鑑識長見識」;教師組:「銀髮族智慧住宅IoT」、「電腦嘛ㄟ揀土豆,有AI我也能這樣讓電腦做」;海洋科學組:「天生我才必有用廢物也能再利用-花生殼洗面乳」、「突堤效應對於海岸線的影響」,另外還有社會組:「這樣教CSI血跡噴濺,我就懂了」,均是由生活日常所發展出的議題。本次晉級決賽的隊伍,也有來自澳門的培正中學,透過海內外的科學探究視野,更可在競賽中演繹出精采生動的篇章。
2021年「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題目採自行發揮,但需與生活議題結合。生活即科學,科學不應該只是在教科書上枯燥乏味的文字而已,透過本競賽活動,讓參賽者扮演教師的角色,主動探索真實生活情境中的問題,把一些對科學所迷思的概念,經由自身探究與實驗後,以嶄新的繪畫、報告、短片等方式來表達,並讓同儕得以學習。本競賽以科學探究為出發點,希望鼓勵參賽者能演繹出與科展有所差異的路,讓更多人效仿學習並練習敘事之技巧。
教育部蔡清華政務次長指出,108課綱中提到「科學素養」,就是強調跨科整合的探究式學習與實作能力。科學的學習不應只停留在單向知識的傳遞,要能接地氣,整合跨領域的知識並解決可能遇見的問題。因而在自然科學領域課程中,增加了新創的「探究與實作」課程,這是跨科整合的核心課程,而且是以體驗科學為重點的課程設計,教育部希望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由發現問題之後才有探究,以實作為手段,探究為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他相信透過競賽的參與,可讓教師更能帶領學生了解探究與實作之精神所在,也會讓國家科普教育更蓬勃發展。
國研院吳光鐘院長表示,國研院近年來不斷協助科技部推廣科普教育,期許能幫助國人科學素養向下扎根。國網中心於2014年開始與高雄市教育局共同推動「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宗旨是促使我國K-12的學子、教師與社會人士對科學產生興趣,並培養科學的探究能力、科學表達的敘事能力。今年報名數再創新高,顯示這項競賽已成功帶動全民科學探究的風潮。同時為鼓勵女性、原住民及新二代參與科學探究,組員內有1名女性、原住民或新二代者,更有額外加分機制,今年女性參賽比例已高達47.7%。另外今年也有新北市海山高中附設補校的阿公阿嬤熱情參與,並且獲得評審一致的好評,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先驅,科學探究的成效又進入了新的階段。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代理館長黃文山指出,科博館數十年來持續推廣且深化科普教育,期許本國國民科學素養能夠更為深化。科博館從2016年開始共同主辦「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就是希望協助我國民眾提升對科學的興趣。任何生活中的自然現象都可成為學生喜歡科學的良機,透過探究學習的過程,更能了解科學原理之所在。在自然萬物中,蘊藏許多有趣的現象,如果能從中探索其規律性,更能了解自然現象背後的科學原因。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陳訓祥館長表示,科工館長年致力於科普教育的推廣,以「科技相互結合於生活中」的理念,將科學學習融入生活中,將深奧的科學概念轉化演繹為民眾都能夠理解的方式,可說是與競賽的理念不謀而合。2021年競賽因疫情改為線上舉辦,新的嘗試希望參賽選手都能抱回滿滿的收穫。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陳啟祥館長指出,台灣是海洋立國的國家,帶領社會大眾認識並理解海洋是海生館長年的使命與責任。海生館支援「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並承辦海洋科學組之競賽,將海洋科學元素帶給高中職組青年學子,以激發其對海洋的熱情。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陳素芬館長表示,探究能力是12年國教中重要的素養之一,利用探究來親近且認識海洋,並以多元的活動來推廣海洋教育,是海科館的首要目標。希望以這種探索式的競賽活動,讓全國學子對於海洋有更深層的認識。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劉火欽館長指出,科教館從1960年開始辦理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至今已超過一甲子,培養出許多有貢獻的科學家,累積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自2018年起,為讓更多人一起加入科學探究的行列,開始共同主辦「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由於競賽主題並無限制,只是要與生活中的事件、現象有所連結,並且用淺顯易懂的敘事或實際操作演繹探究的成果,將有利學生培養科學素養,符合新課綱的課程理念,每位學子的努力,都值得肯定。
競賽詳細資訊請洽官網http://sciexplore.colife.org.tw/
 
 

2021年【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決賽獲獎名單
國小組
名次 學校 題目 指導老師 獲獎同學
第一名 新北市公立蘆洲區仁愛國小 這顆電池能給多少電呢? 張霙秀、
粘育瑋
陳宥潔、
劉美岑
第二名 高雄市公立三民區陽明國小 「摩」「軌」藏在細節裡-鞋底紋路對地面磨擦力的影響 林政霓、
林家薈
張晏滕、
鄭琳穎、
莊祐嘉
第三名 高雄市公立三民區陽明國小 冷與熱的守護者-保溫杯大解密 林政霓、
林家薈
許芳翊、
李奕廷、
陳科叡
優選 高雄市公立左營區福山國小 不用火的加熱便當 趙婉婷、
楊甯雅
張祐嘉、
李柏蔚、
黃頎閔、
林宏文
優選 臺南市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中(含附中小) 為什麼要用75%的酒精清毒? 王裕中、
吳政翰
周姸妘、
林竩玶
優選 臺南市公立中西區成功國小 墨之呼吸-洗毛筆廢水再利用研究 李函穎、
楊棨翔
黃晟軒、
王莛、
黃聿葳
 
 
國中組
名次 學校 題目 指導老師 獲獎同學
第一名 高雄市立明華國中 這樣種,就很「空」~探討空心菜的空心情形 蘇育弘、
陳晏閔
陳雅涵、
李沛侖、
鍾淳如
第二名 高雄市立陽明國中 奶皮大作戰 林書繪、
翁郁凰
韓峰恩、
吳昌隆、
黃麒翰
第三名 高雄市立陽明國中 燒耶的紙箱 翁郁凰、
侯依伶
朱育叡、
黃宇騰、
李秉澄、
黃品睿
優選 高雄市立陽明國中 泥火山的玄機 侯依伶、
曹嘉修
鄭安閎、
陳柏學
優選 高雄市立國昌國中 蚊聲而來 謝馥名 葉俊毅、
楊秉翰、
黃聖耘
優選 高雄市立燕巢國中 濃縮水蘊草-滲透壓的探究 紀順隆、
黃安佳
紀柏宇、
黃佳堯、
許慧茹、
林祐廷
 
 
高中職組
名次 學校 題目 指導老師 獲獎同學
第一名 臺北市立中山女中 比色法的簡化與改良 曹雅萍 沈庭宇、
陳宜葶
第二名 臺南市立臺南一中 指紋鑑識長見識 劉獻文、
江品佑
邱振源、
陳佑丞、
柯文弘
第三名 澳門培正中學 黃金跳水記 溫紫峰、
高泳詩
黎政彤、
林芷愉
優選 高雄市立高雄女中 這樣變我就懂~可調焦距的薄膜透鏡之研究 李泱寰 何采昀、
陳宇婕
優選 新竹市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含附中小) 不要再「酸」熊熊了~不同成份的酸雨對水熊蟲活動力的影響 揭維邦 邱翊祥、
陳奕君
優選 臺中市立臺中女中 紙蜻蜓 李宗諺 羅允晨、
簡廷蓁、
蔣尚君、
謝昀芷
 
 
教師組
名次 學校 題目 獲獎老師
第一名 臺南市公立新市區大社國小 電腦嘛ㄟ揀土豆,有AI我也能這樣讓電腦做 李侑軒
第二名 臺北市公立松山區民生國小 以小觀大——「一盆沙」模擬流水作用 關婉琪、
呂潔筠
第三名 臺北市立至善國中 銀髮族智慧住宅IoT 林宏彥
優選 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中(含附中) 無線電力傳輸(WPT)之探究與實作及應用:以探究物質對無線電力傳輸之影響為例 吳和桔
優選 臺中市私立弘文高中(含附中) 藍瓶的探究與實作 陳淑媛、
黃士綱
優選 臺北市立北一女中 讓「了無生機」的無機化學起死回生 姚月雲、
詹莉芬
 
 
海洋科學組
名次 學校 題目 指導老師 獲獎同學
第一名 桃園市私立啟英高中 天生我才必有用 廢物也能再利用-花生殼洗面乳 楊于萱 許信一、
楊依璇、
范姜秀芸
第二名 臺中市私立衛道高中(含附中) 探究大鵬灣的藻華現象成因 賴姿穎 何彥霖、
林珈如、
王煜凱
第三名 新竹市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含附中小) 採集發光細菌檢測水質中塑膠微粒之影響 揭維邦 王彥鈞、
徐代明、
胡弘毅
優選 臺中市私立新民高中(含附中) 突堤效應對於海岸線的影響 吳宗恩 許以潔、
張筱妮
優選 臺南市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中(含附中小) 放浪不羈-討論深水波與淺水波的傳遞波速 李睿益 欒僑敏、
李昇哲
優選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減磷水 王靖華 楊承翰、
蔡豪駿、
徐暐宸、
楊祐承
 
 
社會組
名次 題目 獲獎者
第一名 這樣教CSI血跡噴濺,我就懂了 李承龍
第二名 登山嗑,孰與汝裝熟? 余玉純
第三名 車子好聰明!如何知道下雨了?出太陽?進隧道? 林軍筑
優選 壓力比山大是真的?!深海魚的生存哲學 湯淨
優選 Food Coma?我的餐點被下安眠藥了嗎? 徐榕謙
優選 用科學解釋「怎樣做出好吃的炒飯」 張庭綺